本頁關鍵詞:天津無縫鋼管廠、天津大無縫、高壓鍋爐管、合金無縫鋼管、天津友發鍍鋅管、美標無縫鋼管、德標無縫鋼管、石油套管、管線管、45#無縫鋼管、Q345B無縫鋼管、Q345E無縫鋼管、A333 Gr.B低溫鋼管
中國北方最大特鋼集團為何成為了“違約王”
“第六節伸展運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
七月末一個工作日的早晨,東北特鋼集團位于遼寧大連的廠區內,富有節奏感的早操背景音樂從高音喇叭內傳出。集團辦公樓前,近百名身著橙紅色工作服或淺藍色襯衫的員工排著隊,在音樂的伴奏下,動作并不整齊地做著早操。
早操結束后,員工們三兩成群地回到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對于東北特鋼兩萬多名員工來說,他們的工作看起來一切如常。
表面的平靜下,一場危機籠罩在這家北方最大特鋼公司的頭頂。
公司門口安保系統變得更為森嚴和敏感。如果有人在廠區門口舉起手機拍照,會被警覺的門衛注意并予以制止。
在成立近十二年后,這家國有企業突然陷入了突如其來的危機。東北特鋼時任董事長楊華3月的意外離世成為了這場危機的導火索。根據官方最初披露的信息,楊華在居所內上吊自殺。但他做出這一選擇的原因卻顯得撲朔迷離,東北特鋼和介入調查的大連市公安局尚未對外公布更多消息。
53歲的楊華此前一直在同樣位于遼寧的鞍鋼集團任職,2015年4月調任至東北特鋼,接替年近63歲的原董事長趙明遠,后者自從東北特鋼2004年成立后就一直執掌該公司。
從楊華離世的第五天開始,東北特鋼接連發生債務違約。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發生連續7次、總計47.7億元的債務違約,東北特鋼被冠以“違約王”的稱號。這家地方國企的連續債務違約還觸發了遼寧省政府的信用危機,持有東北特鋼的債券投資者要求證監會、銀監會及發改委暫停遼寧省政府及企業的對外融資,東北特鋼由此陷入更深的輿論漩渦之中。
遼寧省國資委是東北特鋼的實際控制人,截至去年6月末,共持有后者68.81%的股份,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和黑龍江省國資委分別擁有其16.67%和14.52%的股份。
為解決債務問題,接替楊華的新任東北特鋼董事長董事提出“債轉股”的解決方案,董事此前曾在遼寧本溪鋼鐵集團任職。但這一提議遭到部分債券投資者所反對,甚至有激進者要求對東北特鋼進行破產清算,以償還債務。
對于這家志在成為全球第一特鋼企業的公司而言,目前的處境并不樂觀。
東北特鋼的主要產品包括汽車鋼、工模具鋼及軸承鋼等高附加值的特殊鋼,在汽車、工程機械以及軍工領域有著廣泛應用。2004年,大連鋼鐵集團、撫順特鋼以及北滿特鋼三家公司合并成立東北特鋼,相比于這家僅有十二年歷史的新企業,上述三家公司可謂歷史悠久,建廠最早的大連鋼鐵集團成立于1905年,撫順特鋼和北滿特鋼分別成立于1937年和1952年。
抱團取暖是這三家企業走到一起的原因。2002年,撫順特鋼陷入生存危機,大連鋼鐵集團遂對其實施托管,兩家公司隨后重組成為遼寧特鋼集團。2003年,地處黑龍江省的北滿特鋼嚴重虧損并全面停產,在黑龍江和遼寧省地方政府的協調下,公司交由遼寧特鋼托管。不久后的2004年9月,兩家鋼鐵企業再次完成重組,成立了總部位于大連的東北特鋼集團。時任大連鋼鐵集團董事長的趙明遠出任東北特鋼集團掌門人。
東北特鋼在今年徹底跌入低谷并非沒有征兆。在大連當地人眼中,公司這幾年效益不好已不是秘密。56歲的李明(化名)是東北特鋼的老員工了,2014年下半年,他發現每月的獎金變少了,工資也跟著出現下降?,F在他到手的工資不到4000元,相比2011年-2013年間少了約1000元,那三年是工廠職工待遇最好的時候。
還有四年就退休的李明似乎并不太關心東北特鋼的未來。“即使工廠要倒閉,我在這里熬到退休應該不成問題。”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當然,也有相對樂觀的員工。在大連基地煉鋼廠工作的張亮(化名)告訴界面新聞,公司目前并未拖欠工資,也沒有裁員,現在鋼鐵行業都不景氣,工人的薪水下降也可以理解。
“每個廠情況不同,有的分廠效益下降比較快,工資的變化幅度也會更大些。”他說。張亮八年前加入東北特鋼時,正趕上大連生產基地進行搬遷,從入廠開始,他就忙著設備安裝和調試,直到現在的日常生產。
這座生產基地正是目前東北特鋼的總部所在地,位于大連市郊金州區的登沙河鎮。出于環保等多方面考慮,緊鄰市區的老廠在十年前被要求搬遷至70公里外的這處新址。
李明目前居住的金家街,就在東北特鋼大連老廠附近。從這里搭輕軌,再轉乘一輛印有東北特鋼字樣的員工大巴,就能到達新廠。住在市區的員工大部分選擇類似的通勤方式,單程需要耗費大約一個半小時。
在一位東北特鋼中層人士看來,正是由于這座新建的大連基地,直接導致了東北特鋼陷入目前的經營困境。
東北特鋼開建這座基地的2007年,距離公司重組成立不過三年時間。此時,東北特鋼擁有年產特殊鋼234萬噸、鋼材198萬噸的能力。在三座基地中,總部所在地大連工廠的產能排名末尾,特殊鋼和鋼材的產能僅有58萬噸和40萬噸。撫順基地年產特殊鋼100萬噸、鋼材76萬噸,北滿基地年產特殊鋼76萬噸、鋼材82萬噸。
按照最初的計劃,大連新基地搬遷后,其產能將有所擴充,達到年產特殊鋼119萬噸、特殊鋼材108萬噸的規模,超越撫順基地,成為東北特鋼最重要的工廠。在國家發改委對于該項目的批文中,還要求東北特鋼同步淘汰撫順基地和北滿基地合計60萬噸鋼的落后產能,使得煉鋼總能力不增加。
大連新基地的總投資被確定為56.4億元,其中約40億元來自于大連基地老廠區的土地出讓金,其余部分則由公司自籌。為此,東北特鋼在2008年募集其首批5億元的公司債,為期七年。
但在項目開工后,大連基地的建設并未按照原定的投資計劃進行。在2012年工程竣工時,工廠的鋼和鋼材產能達到了300萬噸及225萬噸,相較最初的方案翻番。這也使得東北特鋼的整體產能大幅提高,鋼生產能力提升至560萬噸,鋼材產能則增加至419萬噸。
大連當地媒體報道稱,東北特鋼曾計劃在2015年實現特殊鋼和鋼材產量800萬噸以及690萬噸,大連新基地的產能擴張,是這一宏偉計劃最重要的部分。公司層面在提及該基地時,稱其創造了特鋼行業總量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強以及工藝技術最優等六項世界之最。這座面積300萬平方米的新生產基地,有四個北京故宮那么大。
而東北特鋼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大連基地的投資額急速膨脹。2010年,其預計該項目的投資將增加至100億元。而在項目最終竣工投產時,它的實際投資額高達156億元。
與東北特鋼當時的資產規模相比,這筆投資顯得有些過于龐大了。截至2006年底,東北特鋼的資產總額不過173.5億元,負債115.8億元,當年主營業務收入93.3億元,凈利潤0.59億元。
大連老基地搬遷后,從當地政府處取得的土地補償金原本可以覆蓋新基地七成的投資費用,但在投資額翻番后,這筆費用捉襟見肘。東北特鋼最終獲得的土地補償金提高至55億元,不過仍只能覆蓋新基地四成的投資額。公司不得不通過銀行借貸以及發債等手段籌集資金,由此引發的,是公司資產負債率的陡然升高。
2007年,大連新基地開建之初,東北特鋼的資產負債率尚停留在65.7%。此后這一數字逐年上升,到2010年達到最高峰87.4%,并在未來數年內維持在85%左右,其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15年9月底,其資產負債率為84.3%。
而當項目在2012年建成時,中國的鋼鐵行業卻陷入產能過剩的泥潭,并在當年首次出現6.9億元的全行業虧損。包括特鋼在內的鋼材價格也出現大幅下降,根據鋼鐵資訊機構統計,中國特鋼價格綜合指數在2008年6月達到158.8點的歷史最高位,此后有所波動,2011年初攀上135.9點的高位,此后即開始逐年回落,至2015年初停留在85點左右。
新的大連基地原本被寄希望于擴大公司的利潤規模,但實際盈利情況卻并不理想。2014年,大連基地的凈利潤為1617萬元,去年上半年,其凈利潤不過332.34萬元。甚至不及資產規模和產能均遜于自己的撫順特鋼。撫順特鋼2014年及2015年的凈利潤分別為0.4及1.9億元。
前述東北特鋼內部人士稱,最近幾年,民營特鋼企業的發展速度比較快,而東北特鋼的各項經營指標都要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目前的兩個主要基地中,盡管大連基地在規模上要大于撫順基地,但是在技術和效益上卻沒有明顯優勢,被認為運營存在一定問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特鋼行業分析師也指出,在過去數年中,東北特鋼的市場地位并沒有得到大的提升,雖然仍位列國內特鋼行業的第一梯隊,但逐漸被興澄特鋼等后來者所超越。
公開信息顯示,東北特鋼的盈利最高峰出現在大連基地開建的2007年,凈利潤為1.33億元,此后數年盡管其營業收入不斷提高,但利潤水平再未超越過這一峰值。
一家東北特鋼違約債券的承銷商告訴界面新聞,東北特鋼在與其開會時承認,大連基地搬遷所造成的大量負債,是公司債務問題的根源所在。
前述特鋼行業分析師認為,就東北特鋼的市場地位和品牌效應而言,其此前大幅提高產能無可厚非,因為特鋼行業的高端產品目前并不存在十分明顯的產能過剩問題。但是在企業擴張過程中,投資的管控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管理不到位而喪失原先市場地位的例子并不少見。
前述東北特鋼中層人士稱,大連新基地并未實施分期建設,且投資方只有東北特鋼一家,造成投資負擔過大。而包括特鋼在內的整個鋼鐵行業此后進入下行周期,使得投資回收周期變長,這導致東北特鋼的資產負債率陡然上升,近幾年只能依靠借新債還舊債填補資金缺口。
界面新聞記者就東北特鋼債務違約一事聯系該公司外宣部門,但對方婉拒了采訪請求。
2013年6月,東北特鋼的債券評級機構聯合資信首次將其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理由是公司盈利規模逐年下滑、債務負擔呈持續加重趨勢。
資金趨緊的情況下,除了銀行借款以及發行債券,東北特鋼還通過出售旗下上市公司撫順特鋼(600399.SH)的股票籌措資金。2005年,東北特鋼持有這家公司56.62%的股份,并在2007年首次減持,至2012年底,所持股份已下降至42%。
2013年,撫順特鋼的第二大股東撫順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清算,東北特鋼以5.7億元購得其所持有的13.11%股份。東北特鋼此后并未停止減持的步伐,截至今年一季度,東北特鋼僅持有撫順特鋼38.58%的股份。
過去十年,東北特鋼共計減持約31.15%的撫順特鋼股份。去年大牛市期間,東北特鋼還曾在4月末至5月初的8個交易日內連續賣出撫順特鋼6.13%的股份,以當時的股價計算,套現約8億元。
在大牛市終結后,為響應管理層救市的號召,作為大股東的東北特鋼承諾在12個月內斥資1.8億元增持撫順特鋼股票,不過由于資金不足其并未履約,因此在今年7月遭到遼寧證監局警告。
去年7月至今,東北特鋼再未減持撫順特鋼的股票。失去這一籌資手段后,其資金流愈發緊張。東北特鋼的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15東特鋼CP001)首先出現兌付問題。該債券發行總額為8億元,期限1年,到期應付本息總計8.52億元。
今年3月28日,東北特鋼宣布15東特鋼CP001無法及時兌付本息。此后,另有六只東北特鋼發行的債券未能按期足額償付,這七只債券所涉發行規模共計47.7億元。
東北特鋼去年三季度的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9月末,其總資產為518.1億元,總負債則達到436.9億元。
前述東北特鋼債券的承銷商認為,東北特鋼在債務融資方面的續接出現問題,直接導致了此次資金鏈斷裂。“在借貸方面,各家銀行的支持尚可,盡管小銀行有一些調整,但主力銀行并沒有壓縮借貸規模。”其表示。
在實質性債務違約后,東北特鋼公布了“債轉股”的解決方案,不過這并未被債券投資者所接受。其中,金融債務中70%的比例轉為股權,另外30%保留,原債權人可通過東北特鋼整體上市或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后實現投資退出。
前述東北特鋼債券承銷商稱,該公司并未對“債轉股”方案明確表態,而是要求東北特鋼細化這份操作性不足的提議。“有沒有法律支持債轉股,這些股份能否在公司上市后順利實現退出,目前的方案中根本沒有提及。”該承銷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債權持有人開始對東北特鋼持續施壓,以期保全本金和收益。7月28日,東北特鋼2015年度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短期融資券持有人會議的決議對外發布,投資人提出償還本息、承諾不強行實施“債轉股”等方式逃廢債,并要求東北特鋼公布延遲發布的2015年報。
東北特鋼在8月2日答復稱,不會采取惡意逃廢債行為,也不會單方面對未兌付的債務融資工具采取“債轉股”行為,并愿就債務償付問題與債券持有人進行協商,謀求根本解決債務違約問題。
中冶恒信商貿(天津)有限公司鋼管全國統一銷售熱線:022-84371555 |